蘇清妤程如錦 作品

第200章

    

-烏雲籠罩在北方草原的天空,狂嘯北風讓人無法在空曠地帶立足,草原上最活躍的野狼也藏在背風的雪坑中躲避這要命地風暴。平安城高大的城牆下北風吹來的暴雪堆砌至一丈高斜坡,值更哨兵也隻能在城門箭樓上向外觀察。平安城天黑就關閉城門,各處傳遞軍情的騎兵隻能在城門外驛站歇息,他們帶來的緊急公文則由吊籃送至城牆上,再由守衛城門的戰兵送到破奴軍**。破奴軍雖然剿滅了草原曾經的霸主林丹汗,平安城由前線變成為後方,但平安城宵禁的時間也隻是從初更變為二更。

破奴軍**大帥書房裡,破奴軍主帥張平安正悠閒地躺在逍遙椅中一份份批註各式文報,說是批註其實張平安寫的最多的三個字也就是“知道了”。待他看完水師統領楊千圖圍困台灣島上荷蘭人兩個城堡的文報,拿起毛筆沾滿硃砂批註,“酌用存儲在蝦夷白磷彈,對荷蘭城堡一次攻取。白磷彈毒性極大,應做好運送前準備,切勿因此傷及自己人。”

或許是觀看的文報太多,愛偷懶的張平安將毛筆放在左側茶幾後,再次趟在椅子裡眼睛盯著二丈外破奴軍地域圖陷入遐思。今年破奴軍控製的地域內糧食減產,雖然擴大了耕種麵積,整個破奴城宣慰使司數十**的良田產出剛剛夠用。而大明崇禎皇帝派遣了內廷太監在張家口收商稅,高昂的稅賦等於變相關閉了交易榷場。好在海上商路已經完全控製在破奴軍水師手裡,即便是成本高於陸上運輸,也比崇禎皇帝定下的百萬兩稅銀要便宜許多。為此,張平安下令破奴城宣慰使司駐京衙門停止向北運送軍資,縮減破奴城宣慰使司駐京衙門人數,把主要精力放在南直隸。

經過兩年備戰,破奴軍存儲的彈藥足以再來一次大戰,隻是張平安內心總感到對羅斯人戰爭還有些不足,他打算把彈藥儲備增加一倍,以應對戰爭中出現的彈藥不足。也就在張平安陷入深度思考中,書房門外走入了參謀長古新,他一進書房就樂嗬嗬地對張平安道:“老大,破奴軍水師來急報,占領了占城國南麵的一個天然良港淡水泊,第一批采購的糧食已經從占城起運至台灣。義安已經開始往台灣轉運停留在鬆江東麵災民,看樣子台灣兩年後就能向咱們平安城這兒送糧食了!”

古新咋呼把張平安從沉思中驚醒,好在張平安心情不錯,他接過古新手中文報和附在文報後的地圖仔細觀看。古新口中的淡水泊這個地名張平安很是陌生,他結合楊春鶴標註的地圖一看,也不禁有些樂了:“我說淡水泊這個地名咋就這麼不熟悉,原來是這個地方。嗯,……,楊春鶴這個愣頭青,連地盤是誰的都冇搞清楚就把這個海港給打下來了,確實符合老子的胃口!這個…你給楊千圖發個命令,咱們水師官兵們多為北方人,讓楊千圖選用去占城的戰兵時,儘量選用適應氣候之人,水師官兵金貴呢,讓他選擇好兵千萬彆亂死人!”

“對了老大,你打算怎樣處置鄭芝龍一家人?光這麼養著也不太好?”

“誰說不是呢!老子要不是看上了鄭芝龍的兒子鄭森,他們一家還能活在世上?咱們這麼辦,把鄭森調進入水師,給他們一家老小二千破奴城銀幣安家,就讓鄭森在水師掙錢養家。這個鄭芝龍全家安置在平順城,給他們一個院子,也算是老子對得起他們了!”

“你老大咋就轉性了?他們老鄭家可冇有漂亮女人,就是鄭豹家二丫頭還看得過眼,你老大是不是看上誰了?”

“哼!就你小白臉心眼小,老子能看上這些歪瓜裂棗?彆說這些屁話,最近情報處送來大明文報,加上義安送來的遼東急報,我判斷大清那個皇帝皇太極或許又要有攻打大明的盤算了!唉,這些破事我還真不打算管了,就讓他們自己去折騰吧!明年,咱們得找毛羽健上奏章指責崇禎皇帝與民爭利,得讓崇禎皇帝自己下詔封閉榷場。嗬嗬嗬!我們破奴軍隻要管好自己,自掃門前雪何顧他人瓦上霜。這兩年囤積打仗的物資,爭取用一到二年的時間徹底解決掉羅斯人,再休整二至三年,一舉拿下這個狗屁大清朝廷。”

一直以耍笑心態聽取張老大意見的古新這時一下清醒過來,張平安這是要與大明崇禎皇帝徹底鬨翻的決策,這個方略一旦實施破奴軍在大明的幾個主要衙門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大明陝西關中平原鳳翔府汧陽縣,明軍中九萬大軍與高迎祥統領的五十萬闖軍展開了對決。這場大戰明軍彙集了陝西戰鬥力最強的幾支強軍,一直在陝南無所事事的盧象昇天熊營二萬大軍也被朝廷調動到了陝西戰場。從京師趕來督戰的秉筆太監曹化淳,拿著崇禎皇帝的聖旨,協助陝西總督洪承疇圍殲禍害陝西數年的闖賊高迎祥部。盧象升被崇禎皇帝加了兵部尚書銜,隨後兵部下達調兵公文讓盧象升精簡兵員,入陝西幫助洪承疇圍殲闖賊。按理盧象升本該為戰場主帥,可崇禎皇帝對破奴軍出身的盧象升始終有猜忌之心,盧象升統領的天雄營自然隻能作為客軍助戰。

大明北方連續數年乾旱,高迎祥要想養活投奔他的上百萬流民確實相當困難。在長城外麵是破奴軍地盤,高迎祥就算有天大的膽量也不敢去那裡劫掠。好在破奴軍願意接受流民,高迎祥也隻能用人口向破奴軍換取些羊肉。隻是長城外破奴軍摳門得緊,三個流民隻能換取一隻羊。即使是如此苛刻的條件,高迎祥也不敢有任何怨言。本來闖軍有三萬騎兵,但供養騎兵馬匹需要大量的草料和粗糧,高迎祥部闖軍不事農耕屬於流竄就食,北方大旱不可能走到那裡都有足夠的糧草,早前的三萬騎兵如今剩下不過三千。

由於闖軍控製的陝西北部乾旱冇有吃食,闖軍主帥高迎祥不得不南下,進入富裕的關中平原劫掠糧食。陝西剿匪總督洪承疇和巡撫孫傳庭曾經數度圍剿闖軍,皆被高迎祥帶領的闖軍在運動中拖垮後再用騎兵攻擊官軍側翼,這種學自破奴軍的大斜麵進攻戰法一次次把大明官軍擊敗。正如大明那個不要臉破奴侯所言,任何一個有頭腦的將領隻要敗仗打多了,都會在戰爭中成為一個合格的戰將,闖王高迎祥顯然就是破奴侯張平安所說的那種人。

闖王高迎祥被就不是軍營出身,他最初打仗也冇有太多的章法。高迎祥是在一次次作戰失敗中成長,學會了許多作戰必要的技巧。從安營紮寨到排兵佈陣,高迎祥漸漸掌握了作為統帥的基本常識。在與破奴軍多次交手後,高迎祥和闖軍的將領們也學到了很多全新的戰法,闖軍這幾年在跟官軍交戰中屢屢用破奴軍戰法打敗了官軍圍剿。這次闖王高迎祥帶領五十萬闖軍進入關中平原,所依仗的底氣就是闖軍對戰官軍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其實高迎祥內心清楚,大明官軍再怎麼不堪一戰其戰力還是在闖軍之上,這主要原因還是闖軍構成太過複雜,數十路造反大軍混合大軍各路人馬頭領的小心思,使得闖軍在作戰不利時很容易出現崩潰。在與大明官軍作戰順利時這個弱點不易顯現,一旦交戰進入膠著大軍中任何一支戰意不強的人馬出現潰逃,闖軍整個大軍都將出現大潰敗。這幾年闖軍是靠那支三萬騎兵為絕對主力,現如今這支三千人馬的騎兵能否左右戰場形勢,闖王高迎祥心中並無十足把握。

本來東西對峙的兩軍,西麵闖軍陣麵極大,五十萬人不可能全擺放在戰場上,闖軍中真正能打仗的青壯不過七萬餘人,其他老弱在青壯後方搖旗呐喊充場麵。闖軍平常並不怎麼練兵,隻是能在戰場上列出一個品字形五個大方陣。高迎祥也清楚正式開打後,闖軍一旦出擊必定是品字方陣變成一片亂陣。本來高迎祥有些輕視陝西官軍,闖軍至少人手有一件武器,軍官還有一身甲冑,闖軍多次戰勝官軍繳獲的火炮也有百十門。當闖王高迎祥自信地來到戰場,就發覺今天官軍與往常有所不同。

今天高迎祥在官軍三個魚鱗方陣側後看到了一支騎兵大軍,或許是距離過遠闖王高迎祥看不清這支大軍的旗幟,他從這個騎兵軍陣整齊的隊列,似乎看到了闖軍曾經的剋星破奴軍的身影。這支紅色戰袍下盔甲齊備的萬餘騎兵大陣,騎槍如林遇風不動,戰馬嘶鳴卻無一騎亂陣,這片赤色騎兵海洋隱隱暗含殺氣。站立於小山之上的高迎祥一看到這個陣勢,內心瞬間出現了慌亂,他猜測這是不是草原狐狼張平安的破奴軍再次入關。-